说到PM2.5的危害,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呼吸系统疾病。然而,南京医科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:
长期暴露在高水平的PM2.5下还可能增加膜性肾病——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肾脏病的发病频率。
研究显示,在空气中PM2.5水平高于70μg/m³的地区,PM2.5每增加10μg/m³,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4%。
这是世界首例关于空气污染同肾脏疾病的关系的研究成果。6月30日,此项研究成果被肾脏病学权威杂志《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》上发表,并迅速被美国肾脏病学会机关刊物作为重要发现在学界推荐。
慢性肾脏病具有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(尿毒症)的风险,其危害不言而喻。在雾霾较严重的北方城市,减少空气污染、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.5中,将是预防膜性肾病的一种简单、有效的方式。
现代人有70%-90%的时间待在室内,人体暴露在PM2.5的情况更多来自室内。据2015年清华大学发布的《室内空气质量调研的数据分析报告》,雾霾天气人均室内PM2.5的吸入量是室外的4倍。
实验人员根据北京市407名志愿者的采样数据进行计算,发现每人日均PM2.5潜在剂量(吸入量)为787.3微克,其中室内暴露量和潜在剂量约占到每日总量的80%以上。
因此,在空气污染严重时,紧闭门窗,躲在室内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我们还需要对室内PM2.5进行净化、处理。开启空气净化器、烹饪的时候及时打开油烟机、在污染较低的时段及时通风换气等都可有效减少室内污染。
污染严重的天气,净化必须加速度!有了红光空气过滤器,PM2.5和超细颗粒物,想从口、鼻钻入呼吸道甚至肺泡,破坏呼吸系统,扰乱人类免疫系统?没门!
夏天到了,秋天还会远吗?赶在雾霾袭城之前,有必要提前采取行动了。
为了你的肾,红光空气过滤器,要不要搞一台??